这时候,王应和钱凤还嫌事情不够大,想起了再次拉王敦盟友沈充下水。这个沈充也是死催,都不看看形势便贸然出兵建康。当时司马绍的使者已经去沈充那边招安了,只要沈充承诺不再次附逆,那朝廷既往不咎,甚至还会加封沈充为三公。而沈充给予使者的答复却是:“三公之位,当属有才者方可居之,且大丈夫生于天地之间,当善始善终。我既已投效王公,自然竭尽全力,岂能因利益而背弃盟友,为天下人所耻笑呢!”做贼还能给自己编造如此理直气壮的理由,沈充还真是少有的典型啊。
沈充的两万精兵从吴郡出发后,便往王敦叛军所在地开来,意图会师城下,一举破城。而沈充的谋士顾飏也向他建议道:“如今,天子坐镇城中,据险要而抗王含,双方对峙日久。我军可借会师之机而转攻建康城东北,引玄武湖之水倒灌入城,水陆夹攻,此为上策。”
(七)
沈充笑着摇了摇头,在他心目中自己还犯不着行此不义之事。顾飏紧接着又说道:“我还有中策,我等不必与王含会师,只教与其约定好时间,两路合击建康城,依仗兵力优势强灭朝廷禁军。”
沈充依旧不语,顾飏急着嚷道:“如果两条计策将军都不应允,那我还有最后一计,召钱凤、王含二人前来议事,趁此机会在席间斩此二人,并以此向朝廷投诚,此为下策。”沈充听了他的下策,心里暗自嘀咕:我才告知朝廷为大义才举兵,如今却要杀王含、钱凤降朝廷,岂不是自扇耳光吗?于是,沈充正色地回道:“我军兵威所至,无不夹道请降,何须用如此多的计策,我强行攻打便是了!”顾飏一看沈充在这关键时刻如此犯愣,心知此战必败,便找了个由头离开了。